气蒸云梦泽指的哪个湖? “气蒸云梦泽”中的“云梦泽”究竟在哪里?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这句诗,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洞庭湖景。诗中的“岳阳城”自不必说,那么“云梦泽”到底在哪儿呢?

岳阳楼下看洞庭湖。

云梦与云梦泽


云梦泽早已消失在地理变迁中,在今天的地图中已无法被找到。但我们可以寻着一些历史资料,重访云梦与云梦泽。


为什么说是云梦与云梦泽呢?因为这二者有所联系,但又稍有不同。


我们首先翻开司马迁的《史记》,在这本成书于汉代的巨著中,有这样一句话:“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


郢都,后来所称的“江陵”,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都城,也是长江流域最大的城市,位置大约在今天的湖北省荆州市。


这句话点明了云梦的位置——江陵之东,也就是今天的荆州之东。

云梦泽地理位置。


荆州位于江汉平原,这里的湖泊星罗棋布,河道纵横交错,有“九曲回肠”之称的下荆江河段横贯其中,构成了陆上三角洲。据《左传》《国语》和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记载,先秦时期,这一地区位于楚国名为“云梦”的楚王狩猎区范围内。


这片狩猎区面积广大,东部在今天武汉以东的大别山麓和幕阜山麓以至江滨一带,西部大致在今天宜昌、宜都一线以东,北面在今天的随州、钟祥一带的大洪山区,南面以下荆江为限。这其中有山林、川泽等各种地貌,江汉平原内,有一名为“云梦泽”的湖泊。


所以说,“云梦”和“云梦泽”是有所区别但又有联系的两个地理概念。据文献记载,春秋时代的云梦泽,主体在今天的荆州以东、江汉之间,部分在今天汉江北岸的天门、应山一带,南部以下荆江为限,与更偏南的洞庭湖并无直接联系。


先秦时期,由于泥沙填充,原始地貌开始改观,云梦泽开始演变为平原—湖沼形态的地貌。当时的云梦泽两侧有两大平原,西侧是荆州以东的荆江陆上三角洲,东侧是城陵矶到武汉之间的长江西侧泛滥平原。这两块平原在春秋时期就有人居住并形成聚落,《禹贡》中的“云梦土作乂”就反映了这一事实。

先秦时期的云梦泽。

秦汉时期,云梦泽汉江北岸部分已经成为陆地,江汉之间的云梦泽,西部接纳了荆州三角洲上长江分流的夏水、涌水带来的泥沙,不断向东发展,并与今天潜江一带向东发展的汉江三角洲合并,形成了汉江陆上三角洲。

秦汉时期的云梦泽。


随着三角洲发展,土地逐渐被开垦。汉代,夏水自然堤北侧的章华台设立华容县。汉江三角洲本身又不断向东南发展,因此西汉时期,云梦泽主体被挤在当时的华容县境内,东部和北部虽然也是云梦泽,但已经是沼泽了。曹操败走的华容道,就途经了华容县东部地区,虽然已经是沼泽,但仍可通行。

曹操在华容道。来源/94版《三国演义》截图


魏晋南北朝时代,荆江三角洲上夏水、涌水分水分沙激增,形成“首尾七百里”,包括华容、监利二县的“夏洲”。这说明荆州三角洲在不断扩大,从而迫使原华容县的云梦泽主体向下游方向的东部移动。到北魏时期,云梦泽主体已经在华容县东了,而原来华容县南的云梦泽则被新扩展的三角洲平原所替代。西晋时期,在华容县东南设置监利县和石首县,汉魏之际到东晋,又陆续设置了新的县治。这样,云梦泽以西在汉代只有华容、竟陵两县,到东晋已经增加到六县,这说明荆州三角洲在不断扩展和开发。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云梦泽。

6世纪的云梦泽已被沙洲分割成许多小湖。在云杜、惠怀、监利一线以东,由大浐湖(今沔阳西境)、马骨湖(约今洪湖)、太白湖(今武汉汉阳区境)等组成。可见南朝时随着江汉陆上三角洲的向东扩展,云梦泽主体不断被迫东移到城陵矶至武汉的长江西侧泛滥平原,陆地沦为湖泽。西汉时已经设置在长江西侧泛滥平原上的州陵县(今洪湖市境内)也随之撤销。荆江三角洲北侧的云梦泽区也演变为赤湖、离湖、船官湖、女观湖等。


随着大面积水体被分割,云梦泽的名称从此消失了。


南朝以后,云梦泽主体逐渐变成平陆,大浐湖、太白湖已经不见记载,马骨湖则变成一个小湖泊。宋代太白湖有“百里荒”之称,云梦泽解体了。


南宋初期,陆游自越入蜀、范成大自蜀返吴,都经过了今天的湖北省中部,他们的船都取道于沌,躲开了从武汉到监利间的一段大江之险。这条沌所经流之地,正是曾经云梦泽的东部。二人经过这里时,正值夏历八九月秋水盛涨时节,但在二人的游记之作《入蜀记》和《吴船录》中,都没提到什么巨大的湖泊,说明当时的大面积水体已经不复存在了。


这种陆地逐步扩大、水面逐步缩小的地貌变迁趋势,并没有在自宋以后的江汉之间继续下去。根据明清两代的记载和舆图,这一地区的湖泊不仅为数很多,有的面积还很大。


明代和清初又出现了一个周围二百余里的太白湖,相当于宋代的百里荒故地,春夏水涨,更与附近一些较小湖泊连成一片,是当时江汉间众水所归的巨浸。


至今,湖北省境内仍然有无数大小湖泊,被誉为“千湖之省”,与云梦泽的变迁不无关系。

湖北省地形图,可以看出,湖北境内有不少湖泊。


云梦泽不是平白无故解体或消失的。随着秦汉大一统,南方的开发程度进一步提高,人类活动加剧了自然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江水中的泥沙越来越多。三角洲在泥沙作用下不断向东推移,云梦泽也不断被压缩、割裂,形成众多大大小小的湖泊。这些湖泊还有大量的水道和荆江相通,起到汛期天然调蓄作用。唐宋时期,随着南方人口增多,围垸造田等与河湖争地的活动愈发频繁。为了开发肥沃的三角洲,抵御洪水的侵袭,人们开始在荆江沿岸筑堤来约束江水。至元朝时,荆江段已形成“九穴十三口”的分流局面,洪水期上游的巨量来水通过这些分水口进行自然调节。


明清时期,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沿江的堤防水平更高,传统的土方堤坝被改造成石堤。明朝成化至嘉靖年间,荆江北岸的穴口全被堵住,南岸保留太平、调弦两口,上至堆金台(荆州城西北六十多里),下至监利县拖茅埠,长达124公里的江堤被连成一体,这就是著名的万城大堤,也叫万安大堤。为加强荆江大堤的管理,明隆庆元年(1567年),还专门设了堤甲法,以民夫修守,北岸7300余人,南岸3800余人。清朝时延续明朝做法,荆江两岸的堤防不断延伸加高,北岸江陵、监利和沔阳境内的江堤长达600余里,南岸江陵、公安和石首境内的江堤长达300余里。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长江发大水造成大堤溃决,江陵城被淹没。为堵塞决口、加固堤身,乾隆皇帝特拨200万两库银专款,并设石尺水志,规定堤防保固期限,改民堤为官堤。

夕阳下的荆州长江大堤。

云梦泽消失了,但这个美丽的名字从来没有消失过,甚至传到了海外。


前几年热播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男主都敏俊就将一本叫“九云梦”的书称为“人生之书”, 这是一本朝鲜名著,其书名就是来自云梦泽——《九云梦》之命名源自司马相如《子虚赋》,乌有先生对楚王称“楚有七泽”,其中最小的一个名“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后人以云梦指称广阔浩渺的大泽。


大概是因为云梦泽在宋朝消失,宋人喜欢化用“云梦”的典故,苏轼诗云:“永辞角上两蛮触,一洗胸中九云梦。”(《同正辅表兄游白水山》)。朝鲜文人也喜用此典,高丽著名诗人林椿诗云:“临轩一望大千界,不啻胸中九云梦。”(《游绀岳正觉僧舍书其壁》)“胸中九云梦”,指心胸宽广,志向远大。

《九云梦》故事屏风。

云梦泽的传奇


云梦泽,浪漫如同其名,产生了不少传奇故事,最有名的便是云梦睡虎地秦简。1975年12月,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大量竹简,这些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内文为墨书秦隶,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反映了篆书向隶书转变阶段的情况。


云梦睡虎地秦简是反映秦朝法律的重要文献资料,堪称“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法典”,内容包括《编年记》《语书》《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问答》《封诊式》《为吏之道》和《日书》甲乙两种,共10部分。


这批秦始皇统治时期写成的竹简,记载的几乎全是秦之法律,虽然它只是庞大的秦代法律体系的一部分,但因其涉及广泛、规范明细的法律条文,也可见秦律之一斑。官僚制度、词语辨析、训诂学、思想文化、人情考量、赋税制度、国民经济、婚姻状况、农业、军事、户籍、外来人员管理等方面,都在这批秦简中有所体现,内容非常丰富,而其最重要的价值莫过于法学研究

云梦睡虎地秦简。


云梦睡虎地秦简反映出秦朝的刑罚思想是重刑主义,但由于秦朝法律体系完备,事事有法可依,又体现出“罪刑法定”的一面。秦律对后世有着重要意义,秦朝二世而亡,让历朝历代统治者认识到,严刑峻法、罗网密布会使民众在生产力低下、百废待兴的时代举步维艰。因而,汉朝初年开始实行无为而治、轻徭薄赋的政策,文帝、景帝更是以缇萦上书作为契机,对秦朝的严酷法令进行了大规模改革,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与此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秦简文字书法是从篆书向隶书转变的一种形态,是我国最早的隶书。隶书是由古篆文渐次演变而来的,据说是秦人程邈所创。程邈是奴隶出身,故将其所创的字体称“隶书”。隶书又分“秦隶”与“汉隶”。“秦隶”结体浑圆,与篆文相近,多用方笔,又称之为“古隶”。这批秦简就属于古隶。形体中仍保存有大量的篆体痕迹,篆隶混杂,秦隶在破坏、肢解秦篆的书写方式中,尽管仍留有大量的篆书圆笔中锋的笔法,但汉代隶书中的掠笔、波挑、不同形态点的笔法等在简中都已出现,部分简上还有明显的连笔意识。


与石刻文字相比,此简更直接体现了毛笔运动的丰富性。从“青川木牍”“天水放马滩秦简”到“云梦睡虎地秦简”,我们可以清晰看到秦篆至古隶的演变过程。

云梦睡虎地秦简是研究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随着地理环境和时势的变迁,云梦泽浮浮沉沉,一部分被人们记住,一部分又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无论是出土的秦简,还是这片土地,都是研究中国文化、中国地理不可或缺的实体资料。云梦泽的消失,更为今天的生态环保敲响了警钟,任何过度开发,都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也许,这正是云梦泽在另一个层面带给我们的思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