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城|汾河好风光 锦绣太原城(2)

三山环抱、一水中分,山西省太原市是一座拥有2500余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近年来,太原市着力全域治山、系统治水、强力治气、综合治城,统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城市治理等重点工作,正在走出一条生态修复与经济、民生互促共赢的发展之路。

2020年9月以来,太原市累计投入45亿元,实施各类营造林125万亩,森林质量提升67万亩,所有行政村都有了公共绿地,东西两山先后建成了30个各具特色的城郊森林公园,林木覆盖率达到43%。

从2022年到2023年,太原市6个国考断面均为Ⅲ类以上优良水体,优良率连续两年达到100%;2024年,全市国考、省考共10个断面的达标率由上年的70%达到80%,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总体向好。

通过持续不断的治理,2023年太原市综合污染指数为4.95,实现“四连降”,历史性进入“4.0+”时代。2024年空气质量指数进一步降至4.75,市区优良天数比上年又多了13天,重污染天数少了4天,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一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更美的答卷,在并州大地上铺展开来。

游人在太原市迎泽区迎泽公园赏花(2023年5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参观者在位于太原市的山西博物院参观(2023年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这是2月18日拍摄的太原城区。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太原市迎泽区庙前街,市民在文化展演活动上欣赏演出(2024年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游人在太原市晋源区太原古县城游览(2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白鹭在太原市汾河上空飞翔(1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河道清洁工在太原市汾河公园清理汾河里的垃圾(2023年4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相关文章

  • 二广高速阳曲枢纽至大营枢纽段施工 部分路段管制

      本报讯(记者 张晋峰)4月26日,省公安厅发布通告,5月7日至5月30日,6月3日至7月31日,二广高速阳曲枢纽至大营枢纽段,将分两个阶段进行路况提升专项养护施工。届时,交警将采取一系列交通管制措施,其中部分管制措施将涉及我市绕城高速的长风、松庄、杨家峪等收费站。  第一阶段:5月7日至5月30

    2025-04-28 07:32:00
    0
  • 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启动知识产权特派员服务月活动

    【来源:太原市场监管】4月22日,正值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开展活动之际,太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启动太原市知识产权特派员服务月活动。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中北高新区分局科(室)负责人、市知识产权特派员和市知识产权协会负责人共50余人参加活动。为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战略,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强市

    2025-04-23 17:11:00
    0
  • 行走太原 “阅”见锦绣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揭示了旅游的本质是“移动的阅读”。当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下“悬瓮之山,晋水出焉”时,一座以“大平原”命名的城市,早已在历史长河中激荡了千年。太原,这座承载着华夏文明基因的古城,如同一部生动的史书,等待每一位行走者以脚步丈量,用心灵阅读。行走太原,可重温历史,可感悟文化,

    2025-04-23 06:03:00
    0
  • 绘就全民阅读地图 “悦读太原”小程序上线

    本报讯 4月22日,为丰富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活动,由太原日报社打造的“悦读太原”微信小程序上线。该平台深度整合城区1100余个公共阅读场所资源,全方位构建处处可读、时时可读、人人可读、覆盖城乡的阅读空间体系。“以前想带孩子找个安静的地方读书,要么听别人推荐,要么自己网上比较,浪费不少时间。现在有了‘

    2025-04-22 20:22:00
    0
  • 踏春·拾光记|太原春夜里的浪漫,氛围感直接拉满!

    你是否见过夜游的花朵?它们拖着琥珀光的裙裾,在夜色中漫步;或披着绿色的斗篷,于低空巡游;又或看着锦鲤般的车灯游弋而过。你是否见过树变的孔雀?尾羽掠过夜巡的风;你又是否见过梦一般的树?如流动的漫天星河。太报全媒体记者 李慧君

    2025-04-19 21:47: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