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城|汾河好风光 锦绣太原城(2)

三山环抱、一水中分,山西省太原市是一座拥有2500余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近年来,太原市着力全域治山、系统治水、强力治气、综合治城,统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城市治理等重点工作,正在走出一条生态修复与经济、民生互促共赢的发展之路。

2020年9月以来,太原市累计投入45亿元,实施各类营造林125万亩,森林质量提升67万亩,所有行政村都有了公共绿地,东西两山先后建成了30个各具特色的城郊森林公园,林木覆盖率达到43%。

从2022年到2023年,太原市6个国考断面均为Ⅲ类以上优良水体,优良率连续两年达到100%;2024年,全市国考、省考共10个断面的达标率由上年的70%达到80%,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总体向好。

通过持续不断的治理,2023年太原市综合污染指数为4.95,实现“四连降”,历史性进入“4.0+”时代。2024年空气质量指数进一步降至4.75,市区优良天数比上年又多了13天,重污染天数少了4天,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一份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城更美的答卷,在并州大地上铺展开来。

游人在太原市迎泽区迎泽公园赏花(2023年5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参观者在位于太原市的山西博物院参观(2023年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这是2月18日拍摄的太原城区。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在太原市迎泽区庙前街,市民在文化展演活动上欣赏演出(2024年2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游人在太原市晋源区太原古县城游览(2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白鹭在太原市汾河上空飞翔(1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河道清洁工在太原市汾河公园清理汾河里的垃圾(2023年4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詹彦 摄

相关文章

  • 草原上的千年古塔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辽庆州白塔又称辽释迦佛舍利塔,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陵及奉陵邑的组成部分。该塔始建于辽重熙十六年(1047年),为八角七级、通高73.27米的砖木结构拱阁式塔,是研究辽代建筑与佛教文化的重要实物遗存。近年来,在当地有关部门的修缮和保护下,辽塔得到有效保护,吸引游

    2025-07-22 12:15:00
    0
  • 太原:市民挖出炮弹 民警及时到场处置消除安全隐患

      本报讯(记者 刘友旺 通讯员 刘瑢 文/摄)市民上山挖土,不料一铁锹下去竟挖出一枚炮弹。7月20日,杨家峪派出所发布消息,民警及时到场处置,消除安全隐患。  7月16日9时许,市民许先生沿着五龙口街到东山,准备挖点土使用,可挖了没几下,铁锹就碰到一个铁疙瘩。铁疙瘩的外形酷似炮弹,许先生担心发生意

    2025-07-22 07:02:00
    0
  • 集章打卡 畅游太原

    刘佳昊在商业街区集章打卡  华灯初上,游人如织。柳巷商圈霓虹闪烁,褪去了白天的暑热,人们悠闲地漫步于商业街区。在这里,一场有趣的“寻宝游戏”悄然上演——集章,成为“夜经济”文化游的新亮点。集章热如同一股清新而持久的风,吹遍太原的大街小巷、名胜古迹。一枚枚小小的印章,不仅成为游客旅途中的珍贵纪念,通过

    2025-07-21 07:41:00
    0
  • 太原地铁2号线“同车不同温”服务升级,你的温度你做主~

    随着步入盛夏“烧烤模式”太原地铁2号线“同车不同温”服务全面升级怕冷的宝子钻进“弱冷车厢”怕热的小伙伴奔向“强冷车厢”总有一款温度懂你!在炎炎夏日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舒适区分区控温·精准划分列车采用分区控温技术地铁列车每节车厢顶部均配备两台空调机组将车厢划分为强冷与弱冷两大区域1、6号车厢是强冷模式24

    2025-07-16 15:36:00
    0
  • 太原众纺路实现雨污分流

    7月11日,从市城管局市政建管中心了解到,作为连接迎泽大街(西段)与南内环西街的城市次干道,众纺路雨污混接节点改造工程现已完工。此次改造不仅解决了此前排水不畅、污水外溢等困扰居民生活的难题,更让区域排水系统的整体效能得到显著提升。众纺路全长1790米,道路宽9米至11米,因地下管道年久老化,加之存

    2025-07-12 06:46: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