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委书记黄强4月28日主持召开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他强调:领导干部要当“明白人”,认真思考“我们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究竟为谁服务”“我们为谁创造价值”,要大力实施“治理重构”计划,从根本上解决“办事求人”问题。
治理现代化的首要命题是回答“为谁而治”。当“找人好办事”成为潜规则,不仅腐蚀着社会公平的基石,更让现代治理效能大打折扣。破除这种沉疴痼疾,打造“办事不求人”的营商环境,把办事成本降下来、把经营主体获得感提起来、把各界呼声回应好,对于推动区域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提升,十分必要、至关重要。
打造“办事不求人”营商环境,增强服务至上的担当力执行力。经营主体依靠地方政府的服务保障才得以做强事业、成就伟业,地方政府又紧紧依靠经营主体的支持做强经济、做实发展。这对关系良性健康运转的前提是拥有好的营商环境。打造“办事不求人”营商环境,要正视经营主体办事跑断腿、说破嘴、托人情、找关系等乱象,实实在在地变“政府端菜”为“企业点菜”,做到企业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企业哪里不满意、就坚决改哪里,体现的是党委政府刀刃向内、革除积弊的信心决心,展现的是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强烈信号,传递的是企业为重、服务至上的满满诚意。长春市搭建“长春亲清政企关系”微信群,通过该微信群,快速统筹部署、快速受理问题、快速落办反馈、快速对接协调、快速疏导舆情,坚持“7×24小时”线上线下值守,做到企业问题秒接秒应、即收即办、全程跟踪,及时受理解决企业问题。
打造“办事不求人”营商环境,考验的是制度机制的运行力约束力。事实上,全国各地在营商环境建设中都十分注重制度机制探索,致力让“制度”说了算,而不是“窗口”说了算、“经办人”说了算。这种情况下,制度能否刚性执行、高效运行,就成为决定营商环境建设实效的关键一环。打造“办事不求人”营商环境,既要注重制度机制补短板、强弱项,更要注重制度机制的执行运行,实实在在建设好运行好“企业吹哨、部门报到”“无事不扰、有事必到”“服务专员”“政企恳谈会”等制度,真正拿制度管权、让制度管事,让广大经营主体真切体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规范规矩。松原市委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双组长的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松原市纪委监委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十二条举措,提出坚持推动新型政商关系,实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
打造“办事不求人”营商环境,应以治理重构之刃破除“办事求人”沉疴。吉林省各部门也采取有关举措,积极构建亲清政企关系。吉林省委编办去年在省发展改革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处,将其作为民营经济工作专门机构,统筹协调推动民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该处及时制定政企“直通车”服务机制工作方案,组织召开该省民营企业座谈会,推动完善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机制。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去年印发涉企执法办案“八条禁令”,坚决纠正和严肃整治执法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并帮助经营主体“查隐患、防风险、治未病”,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该厅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增项、延链、扩面,将适用企业的“一件事”拓展至所有经营主体,让广大个体工商户共享改革成果。
站在治理现代化的历史坐标上,“办事求人”现象本质上是传统治理模式与时代要求之间的深刻矛盾。破解这一难题,需要以治理重构推动权力运行方式革命性重塑。当领导干部真正把“为人民服务”镌刻在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当制度设计始终闪耀着公平正义的光芒,“办事求人”终将成为历史尘埃,将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进一步增强信心、奋发有为,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展壮大。吉林省这场静悄悄的治理革命,正在书写新时代吉林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久泰平)
来源:中国吉林网
初审:王伟光
复审:曲翱
终审:陈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