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储能技术助力新能源消纳

随着新能源装机不断跃升,如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备受关注。在近日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大会上,专家表示,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储能技术,未来需要研发高性能、低成本、长寿命的储能电池,推动热储能、氢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进步,探索新型储能技术与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相结合的不同融合发展模式,以实现新能源的稳定供应,做到对传统能源的有效替代。

近年来,我国能源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新能源从“替补能源”转向“主体能源”。2020年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连续5年达到亿千瓦级。2024年新增装机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3.7亿千瓦,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的86%,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

风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也具有间歇和随机的弱点。随着风光发电规模增加,新能源消纳问题不断显现,成为当前新能源发展重要制约。“过去风光电快速发展是依托在常规能源发电基础之上,依靠常规能源发电补偿调节而运行的,这种模式不可持续。”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会长于彤表示,今后储能技术、氢能技术将是与风光发电技术同等重要的新能源技术。

在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国金看来,不同储能技术的有效融合可进一步提升储能系统整体性能,带来更好的经济性。以抽水蓄能与压缩空气储能融合为例,抽水蓄能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具有技术成熟、储能容量大、寿命长等优势,但存在地理限制问题。压缩空气储能与抽蓄同属大容量、长寿命长时储能。但压缩空气储能也存在转换效率低、建设成本高等缺点。通过优化地下洞室、送出线路等设施的设计,实现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共享使用,可减少重复建设,降低投资成本。同时,利用抽蓄上水库的水头压力,使水和空气在同一空间内共存,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降低储气规模,构建水气共容定压压缩空气储能结构,可有效提高储能效率、降低压储成本。

氢能是更长时间维度的储能技术。朱国金表示,通过可再生能源离网制氢,可将可再生能源从“波动性电源”转化为“可储存、可调度”的清洁能源载体,实现就地消纳,提高新能源消纳比例。同时,可再生能源制氢不受电网约束,可实现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适用于远海岛屿、沙漠、矿区等电网未覆盖的偏远地区。

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兼氢能分会会长魏锁认为,我国氢能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到生产应用技术开发验证、项目示范,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效。氢能技术水平快速提升,成本大幅下降,示范项目顺利推进,自主可控的氢能供应链基本形成。氢能产业已基本具备全产业链规模化发展能力,发展氢能有了技术能力支撑。

发展储能技术的同时,促进能源产业跨界融合也必不可少。推动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探索“车网互动”模式,实现交通与能源的协同发展;推广绿色建筑理念,开发智能建筑管理系统,根据室内外环境自动调节能源消耗;鼓励工业企业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更多利用新能源制氢产品,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这些都有助于推动能源转型。

其中,绿色化学将在解决经济、资源、环境三者间矛盾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研究员韩布兴表示,碳中和涉及多学科领域,物质转化和能量转换是最核心的科学问题。绿色化学是化学化工、能源、材料等领域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实现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绿色化学与技术的发展将促进相关学科发展以及生产生活方式变革。

“绿色化学涵盖无害和可再生原料、绿色溶剂、绿色催化、高效反应路线、高效清洁化工过程和绿色产品等内容。”韩布兴介绍,我国有大量的可收集利用的生物质,每年因使用化石能源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约100亿吨。同时,我国现存废弃塑料约10亿吨,每年还将产生约5000万吨。因此,通过化学化工技术,将二氧化碳、生物质、废弃塑料等废物转化为化学品、能源产品和材料,可以实现变废为宝,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日报记者 王轶辰)

相关文章

  • 湖北“51020”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提速 五大支柱产业规模“双过半”迈向万亿级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李璟行至年中,湖北经济交出一份稳健有力的成绩单,为支点建设“一年开新局”打下坚实基础。在日前召开的湖北省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暨三季度工作推进会议上,湖北省经信厅通报了上半年全省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举措。会上披露,2025年以来,各地狠抓稳增长、壮产业、育企业、

    2025-07-28 09:14:00
    0
  • “技术+资本+场景”,成都高新区推进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建设

    【来源:四川在线_滚动新闻】四川在线记者 肖莹佩7月25日,成都高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川投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京东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署活动在成都高新西区IC设计产业园举行,将以三方资本、技术与市场优势深度融合为基础,重点布局工商业储能等前沿领域。根据协议,三方先期优先将重点开发四

    2025-07-25 21:43:00
    0
  • 国际观察丨中国新能源汽车“链通”东南亚共赢未来

    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上,不少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展示了与东南亚国家在产业链供应链上深度合作的亮点。在外部不确定性显著提升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链通”东南亚,为各方开辟合作共赢新路径。观察人士认为,东南亚地区产业链联通性与投资便利度持续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在从“产品输出”转向

    2025-07-20 16:02:00
    0
  • 肥城:新能源产业澎湃强劲动能

    日前,山东省发布2024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和进步明显的县(市、区)表扬名单,肥城荣耀上榜。荣誉闪耀,实干凝成。这段时间,肥城新型储能产业更是“锦上添花”:山东省能源局发布《2025年度能源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推荐目录》,肥城的300MW级次高温压缩空气储能装置空气压缩机组、660M

    2025-07-14 10:03:00
    0
  • 行业规则颠覆性重构 电力市场“电商时代”进入倒计时

    证券时报记者 王小伟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启动连续结算试运行,业内认为电力“电商时代”正式到来;国家电网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初步建成也已进入倒计时,一场以电价市场化为核心、以资源高效配置为目标的能源革命,不断树立新标杆。多位受访者认为,中国“电改”正在步入深水区。在这场变革推进中,电价市场化、资源全国调,追求

    2025-07-10 07:03: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