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周报(第182期)|2025年全国碳市场工作时间线已公布;两部委发文:煤电低碳化改造后度电碳排放应降低10%-2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 李德尚玉 北京报道 实习生刘宇博

碳中和周报关注“双碳”领域的最新前沿动态,包括碳中和政策、地方动态、企业实践等。我们将通过精选每周碳中和领域的重大事件,并进行点评的方式,提供一个及时全面的碳中和信息平台。

1、2025年全国碳市场工作时间线已公布

生态环境部4月15日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工作主要包含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制定、数据质量管理、配额分配与清缴等有关工作。文件提出对发电、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年度直接排放量达到2.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单位,应当列入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并指出重点排放单位名录应于2025年10月31日前公布,2024年度配额核定工作应于2025年9月30日前完成,碳排放配额发放工作于10月20日前完成。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生态环境部明确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高排放行业的碳排放配额发放时间表,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清晰的履约路径与应对节奏,企业可据此提前筹划年度碳排放与交易策略,有序推进低碳技术改造与生产优化。

2、两部委发文:煤电低碳化改造后度电碳排放应降低10%—20%

4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推动开展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在创新技术应用方面因地制宜采用零碳低碳燃料掺烧、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煤电与新能源耦合等技术,提升机组清洁降碳技术水平。该方案明确了清洁降碳技术要求,提出新建机组应预留低碳化改造条件,鼓励具备条件的实施低碳化建设。新一代煤电试点示范机组采用降碳措施后,度电碳排放水平应较2024年同类型机组降低10%—20%。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支撑“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为科学合理地用好各类调节资源,起到积极推进作用。煤电企业应抓住政策机遇,加快升级改造,实现绿色转型与经济效益双赢。

3、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会见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主席

4月15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在京会见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主席、巴西总统府民事办公室副主任安德烈。

黄润秋强调,当前全球气候治理面临更大挑战和不确定性,要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以及各自能力原则,落实发达国家出资义务,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全球合作,推进发展中国家公正转型。安德烈高度赞赏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取得的明显成效,希望中方继续发挥全球气候治理的引领者作用,与其他国家一道,共同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贝伦大会取得积极成果,为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进程注入更多确定性和前进动力。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问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当前气候治理面临挑战,不仅要推动技术、资金与政策的落地,更要重建国际合作的基本共识。

4、国家能源局:3月核发绿证1.74亿个 同比增长9.39倍

4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3月全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交易数据。2025年3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1.74亿个,同比增长9.39倍,其中可交易绿证1.44亿个,占比82.26%,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7.07万个,本期核发2025年2月可再生能源电量对应绿证1.60亿个,占比91.66%。2025年1-3月,国家能源局共计核发绿证6.62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4.56亿个。截至2025年3月,全国累计核发绿证56.17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38.35亿个。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随着政策扶持力度的持续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绿证市场化流通机制不断优化,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在绿电采购与履约方面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

1、上海:推动重点产品国家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

近日,《上海市促进检验检测认证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发布。文件要求推动重点产品国家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工作,率先在钢铁、电机等行业编制国际通行的碳足迹认证规则,完成20个与国际接轨的产品碳标识认证配套技术文件,推动形成30个产品碳标识认证试点应用示范。推动金融机构,以及钢铁、化工、建材、电子、快消品等领域链主企业,加大碳标识等涉碳类认证结果采信力度。开展绿色产品认证评价技术研发,在农业、建材、交通、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推动绿色产品认证应用。鼓励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提升应对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相关技术服务能力,拓展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业务。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未来,上海需进一步完善碳足迹数据库与认证机构监管机制,确保试点应用示范成果在更广泛产业链中推广。与此同时,上海也可强化与欧盟等国际市场在碳标识互认方面的合作,降低出口企业合规成本,提升国际竞争力。

2、四川:到2027年风光装机规模达45GW

4月18日,四川省经信厅印发《四川省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根据《方案》规划,到2027年,全省新能源产业链营业收入目标超过5000亿元,力争达到6000亿元,光伏、风电装机规模将达4500万千瓦。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随着国家“双碳”战略和能源安全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光伏、风电、氢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迅猛发展,四川作为全国新能源产业大省正充分发挥产业规模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布局,强化区域协同联动,巩固提升发展质效,推动新能源产业链建圈强链高质量发展。

1、苹果公司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5年基准已减少60%以上

4月17日,苹果CEO库克在微博发文,公布了Apple 2030目标(未来五年内,整体碳足迹实现碳中和)取得重要进展:公司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15年基准已减少60%以上。库克称,“我们使用的再生材料和可再生能源也达到了历史新高。”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苹果的Apple 2030计划旨在实现公司运营的全面碳中和,并推动整个供应链的环保转型。通过采用低碳能源、提高材料回收率、减少直接排放和碳清除等措施,苹果正朝着更加绿色、环保的未来迈进。

2、《住宅全装修工程碳排放计算标准》5月1日正式施行

近日,由全装联(北京)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友绿(北京)数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编的《住宅全装修工程碳排放计算标准》经全联房地产商会标准委员会组织审查批准为团体标准,自2025年5月1日起实施。该文件是行业首部针对建筑全装修工程的碳排放计算标准,旨在规范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碳排放计算方法,帮助项目装饰装修工程的碳排放预算、核算。

21碳中和课题组快评:中国的住房政策已从“量”向“质”转变,全装修碳排放计算标准的实施,将为绿色建筑提供统一核算工具,助力房地产行业在“双碳”背景下实现高质量交付。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赛道再迎重磅利好,人工智能ETF(159819)助力一键布局产业链龙头

    今年8月底,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按下“加速键”,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配套政策也在近日陆续出台。今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2027年,能源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体系初步构建,算力与电力协同发

    2025-09-08 16:00:00
    0
  • 中外嘉宾共话全球南方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抚仙湖畔激荡文明对话,帽天山下汇聚南方共识。9月7日下午,由新华社、云南省委省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举行平行分论坛,来自全球南方24个国家的120余名中外嘉宾来到云南澄江,围绕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云南拥有6项世界遗产,数量居全国第二,其中普洱景迈山古茶林

    2025-09-08 15:36:00
    0
  • 国家医保局公布63家失信医药企业 无锡美生医疗、江苏康生药业、徐州凯德医疗等公司被点名

    9月5日,国家医保局公布了价格招采信用评价“特别严重”和“严重”失信评定结果(第14期),汇总了截至2025年6月30日各省份评级为“特别严重”和“严重”失信的医药企业情况,共计63家。其中,江西志诚药业有限公司为新增的“特别严重”失信企业;天津市河西区昌达工贸有限公司、无锡美生医疗、江苏康生药业、

    2025-09-08 10:42:00
    0
  • 见了!中俄蒙三国元首齐聚 谈到跨境基建和能源

    9月2日上午,中国国家领导人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举行中俄蒙三国元首第七次会晤。中方指出,愿同俄方、蒙方一道坚守合作初心、排除外部干扰。携手推动三方合作高质量发展。把“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积极推动联通三国的跨境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把“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扩大本币结

    2025-09-02 14:06:00
    0
  • 战略落子!中能拾贝设广州拾贝云水利水电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深耕小水电赛道践行能源转型大蓝图

    引言:政策锚定方向,小水电亟待 “破局升级”在国家 “双碳” 目标与能源结构优化的战略牵引下,小水电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绿色改造与现代化管理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命题。水利部先后印发《智能化小型水电站技术指南(试行)》、《关于开展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项目储备工作的通知》,明确

    2025-09-02 00:05: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