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自媒体“伪专业”乱象需要硬核“真手段”

医美博主顶着“专家”头衔推荐项目,却拿不出资质证明;财经“大V”分析市场趋势,实则满嘴跑火车;某些机构批量开起“素人号”,进行统一运营……中央网信办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中,特别强调整治“自媒体”发布的不实信息,尤其是干扰舆论、误导公众,不做信息标注、内容以假乱真,缺失资质、提供“伪专业”信息等问题。(见6月3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自媒体“伪专业”乱象已形成危害社会的“灰色产业链”,这类行为看似提供“专业服务”,实则以流量为饵,收割公众信任,甚至干扰舆论、危害公共安全。当“伪专业”信息混入医疗、财经、教育等关键领域,普通人难辨真伪,轻则损失钱财,重则危及生命。某地就曾有居民因轻信伪健康科普延误治疗,最终酿成悲剧。中央网信办2025年“清朗”专项行动剑指这一乱象,正是守护公众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迫切之举。

整治“伪专业”需打出“真手段”组合拳,相关整治必须深挖根源、精准施策。

首要之举是筑牢监管防线。中央网信办此次专项行动明确要求强化资质认证,严查“无照驾驶”的自媒体,这正是斩断乱象链条的关键。平台应落实主体责任,对医疗、财经等领域的账号进行严格资质审核,加注专业标识,让“李鬼”无处藏身。同时,技术手段需同步升级,通过AI识别虚假文案、流量异常监测、黑名单联动惩戒等,构建起动态筛查体系。对屡犯者,必须依法严惩,以高压态势震慑违规行为。

其次,离不开公众与社会的协同。公众要主动提升信息素养,面对“专家建议”多核查资质、数据来源等关键信息,不被夸张标题与花言巧语迷惑。媒体与教育机构也应主动普及辨伪知识,培养理性思考能力。相关方面也要鼓励真专家、权威机构积极发声,用优质内容挤压“伪专业”的生存空间。

整治“伪专业”是一场持久战,需要监管的“铁腕”、技术的“慧眼”、公众的“理性”等多方合力。唯有如此,方能铲除乱象土壤,让网络空间回归专业、真实与可信,更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来源:工人日报

相关文章

  • 整治自媒体“伪专业”乱象需要硬核“真手段”

    医美博主顶着“专家”头衔推荐项目,却拿不出资质证明;财经“大V”分析市场趋势,实则满嘴跑火车;某些机构批量开起“素人号”,进行统一运营……中央网信办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中,特别强调整治“自媒体”发布的不实信息,尤其是干扰舆论、误导公众,不做信息标注、内容以假乱真,缺失资质、提供“伪专业”信

    2025-07-02 08:14:00
    0
  • 俄外交部:俄方决定对欧盟国家的15家媒体采取限制措施

    新华社莫斯科6月30日电 俄罗斯外交部6月30日通过其官网发表声明说,由于欧盟对俄8家组织机构的出版物和信息传播渠道予以限制,俄方决定对欧盟国家的15家媒体采取限制措施。声明说,欧盟理事会今年2月批准了针对俄罗斯的第16轮制裁,其中包括对俄《欧亚日报》、俄罗斯连塔网、俄罗斯战略文化基金会、“红星”编

    2025-07-01 02:13:00
    0
  • 从“商铺码”看智慧城市蓬勃发展

    【光明时评】作者:王禹欣近日,上海奉贤区推出了沿街“商铺码”,将二维码巧妙地整合到商铺管理中,实现了“一码多能”的好效果。同样地,山东青岛也结合餐饮消费关注度高的情况,创新推行“市场监管放心码”,从“扫码”入手,推动餐饮消费和食品安全监管提质升级,为城市生活增添了更多烟火气。“商铺码”实现了信息的集

    2025-06-30 05:23:00
    0
  • 逾3000名志愿者齐筑“野生鸟类守护线”

    志愿者深入社区宣传爱鸟护鸟知识 记者 高乐 摄连日来,在西安市未央区的居民小区、街心公园,总会看到一群老年人、少年儿童和大学生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他们手中的望远镜不时望向远方,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写满观测信息。他们,就是未央区活跃在野生鸟类保护一线的志愿者力量,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野生鸟类

    2025-06-29 08:29:00
    0
  • 高考报志愿前看过来!福建高校新增40余个专业

    高考报志愿前看过来!福建高校新增40余个专业 2025-06-28 来源:海峡都市报 N海都全媒体见习记者 何丹莹“你家报什么专业?什么专业更好?新专业有哪些?”随着福建省高考成绩及分数线公布,这些问题成了考生和家长研读志愿资料时的焦点。据了解,6月30日起,福建省将陆续开放志愿批次填报通道。而今年

    2025-06-29 00:06: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