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parency
在广州市荔湾区岭南街道清平社区,总能看到儿童主任罗梓俊手持一本磨损的笔记本穿行于街巷之间。笔记本扉页上“守护成长”四个字清晰可见,三年来,这本笔记记录着社区困境儿童家庭的冷暖,也架起了政策帮扶与真实需求的桥梁。
笔录成长:从“陌生走访”到“知心陪伴”
2022年,罗梓俊初次走访双胞胎小琳(化名)和小威(化名)的家庭时,两个孩子躲在母亲身后,眼神怯生生的。笔记首页详细记录了这个家庭的困境:父亲依靠城乡养老金生活,母亲从事保洁工作收入微薄,兄妹俩挤在狭小房间里学习。此后,罗梓俊坚持每月走访,节日慰问更是一次不落。“走访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把自己放进他们的生活里。”他说。
为拉近距离,罗梓俊从不当场填写记录表,而是先与家长孩子唠家常,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小心愿,事后再将信息细致整理到笔记本中。工作中,对照广州市困境儿童分类保障政策相关手册,在笔记本里用不同颜色标注帮扶路径,蓝色标注政策匹配、红色标记紧急需求、黑色记录家庭动态——不同颜色的笔迹像拼图一样,精准对准每个孩子的需要。
政策落地:从“纸上记录”到“行动帮扶”
笔记本不仅是记录工具,更是行动指南。罗梓俊根据笔记内容,主动为家庭申请政策救助,指导准备材料。得知小琳成绩优异却面临经济压力,他去年11月为其申请到3000元公益助学金;针对孩子们的学习需求,他发起“微心愿”认领活动,联动热心人士捐赠书籍、文具等物资,让爱心接力传递。
日复一日的陪伴,让罗梓俊从“陌生人”变成了孩子们口中的“大哥哥”。上下班路上,他常驻足询问小威的校园生活;小琳也从沉默寡言变得开朗,主动分享考试成绩和趣事。笔记本里夹着的一张糖纸,是小威送给他的“勋章”,成为这段温情关系的最好见证。
暮色中的清平社区,老榕树下常能看到罗梓俊整理笔记的身影。远处传来的孩童笑声,与纸页间沉睡的文字交织,化作星光,照亮了困境儿童的成长之路。“这些记录不仅是孩子们的成长变化,更是一个社区的温暖关怀。”罗梓俊说。如今,他的笔记本仍在续写新的故事,而每一页都在为孩子们拼出更温暖的未来。
统筹|林如敏 孙朝方 刘云
策划|刘云 骆苹 董华海
执行|符畅 冷霜 黄怡璐
文|冷霜 李彦彤
视频|李明珍 刘明东 郑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