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提升城市公共汽电车运营服务质量,青岛市以《城市公共交通条例》为指引,不断创新公交服务模式,围绕服务更可及、换乘更便捷、运行更高效、服务更便民、体验更美好、运营更安全等6项重点任务,持续推动公交地铁两网融合,提升公共交通吸引力、竞争力。

温馨巴士公司志愿者引导市民有序乘车。
构建“地上地下一张网”
随着青岛地铁线网不断完善、公众出行方式转变,青岛市紧紧围绕推动城市公交高质量发展,以“减低效、降重复、强衔接、优服务”为导向,通过“加减乘除”举措,常态化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努力构建“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快速便捷、绿色环保、智能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在填补思源路、同德路等多处公交服务盲区的同时,为市民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围绕推动公交地铁两网融合发展,发挥公共交通整体效能,自地铁开通以来,青岛市通过优化线路、调整站点、实施中心城区公共交通一小时换乘优惠政策等方式强化公交地铁衔接,着力推动公交和地铁网络融合、服务融合、设施融合、信息融合,加快构建全市公共交通“地上地下一张网”。每一条地铁线路开通前,均专门组织编制公交衔接方案,并按照“能近则近”的原则,迁移或新设公交站点,最大程度靠近地铁出入口,方便乘客近距离换乘。目前,地铁150米内衔接的公交线路达407条,实现对主城区6条地铁线、107座地铁站点150米衔接率90.7%。
21条线路大小车型搭配运行
为进一步提升公交运营效率、缓解道路拥堵,青岛不断创新公交运营方式,推进跨线调度、公交线路大小车型搭配运行等营运模式,目前已有21条线路采取大小车型搭配运行营运方式,进一步降低车辆空座率,更加精准地解决南宿北工、潮汐客流等出行需求。同时,在部分具备条件的路段,青岛不断探索发展响应式、预约式公交服务模式,已在34路、419路、629路、608路等线路设置招呼站15处,累计开通“响应式停靠”公交线路17条,“招手停+响应式停靠”公交线路3条,预约式公交线路1条,弥补了社区、景区、近远郊等区域公交站距长、无法设立正式站点带来的出行空白。
此外,为满足市民多样化出行需求,青岛公交持续探索与景区、学校、社区的合作,开展定期走访活动,精准施策,将公交线路服务延伸至景区、学校、社区,累计开通37条“微循环”公交线路,打通社区出行“最后一公里”。为方便旅游季节市民和外地游客出行,针对5月至10月旅游旺季客流高峰,青岛对途经城市主干道、火车站等重点交通枢纽及热点景区周边的20条公交线路首末车时间进行季节性延时,助推城市夜经济发展。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吴冰冰 通讯员 江颖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