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假期,大多数人迎来休憩时光,青岛卓逸发制品有限公司的外贸人郭展诚却无暇放松。面对美国订单积压、物流受阻、关税政策突变等多重挑战,他带领企业坚守岗位,一边赶制积压订单,一边紧急调整销售策略,寻找转口市场。
“没有永远的风口,只有永恒的进化”,正如郭展诚所言,在这个五一假期,卓逸发制品正迎来寻找新机遇的关键节点。
“订单焦虑” 下的五一备战
青岛卓逸发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女式头套、男士发块以及高端假发定制,2016年起投身出口业务,如今产品远销美国、欧洲等68个国家和地区。记者走进位于青岛市即墨区的车间,发现即便处于五一假期,这里依然保持着高速运转。

青岛卓逸发制品工厂内部。
“美国订单积压的时效成本最让人头疼。”郭展诚坦言,出口到美国的订单积压已超过一个月,这些积压的订单承载着客户的信任,其生产价值远高于货物本身的价值。
五一假期期间,工厂和销售团队都无暇放松。工厂仅休息2到3天,销售团队仍需坚守岗位,因为公司30%的业务来自美国市场,其余70%分布在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大部分的出口业务仍需正常进行。
与去年五一假期相比,公司今年的放假时间虽有所延长,“但这并非出于休闲的考虑,而是因为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公司不敢过多生产发往美国的假发,以免造成库存积压。”郭展诚告诉记者,他没有让团队陷入消极的等待之中,而是利用五一假期进行市场调研和业务拓展。“我们会关注行业动态,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同时积极寻找新的客户资源和市场机会。” 他表示,假期虽短,却是提升业务能力、为未来发展做好准备的重要时机。
一根发丝的 “曲线救国”
据了解,高端假发定制是公司的一项重要业务。近段时间,公司的海外订单进口业务也受到波及。
郭展诚告诉记者:“订单需求发到海关后,我们不仅要支付高额关税,还要承担积压的时间成本,这让我们十分头疼。” 为化解难题,郭展诚带领团队另辟蹊径,计划借助第三方国家,先将假发订单文件从美国寄往其他国家,再转寄青岛。这一 “曲线救国” 方案虽延长了物流时效,却能保住生产“生命线”,确保订单稳定接收。

青岛卓逸发制品的假发均由工人手工制作。
“订单不是纸片,是活生生的需求。” 郭展诚表示,目前公司正积极推进与意向国家的合作,以确保业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尽管通过第三方国家中转订单的方式会增加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但在当前复杂的关税环境下,是较为稳妥的选择。“公司正在积极评估市场反应和成本影响,力求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继续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
此外,公司还在考虑对假发价格进行适当下调,以抵销关税所造成的价格上涨。然而,郭展诚明白,价格调整是一把双刃剑,需要在保持竞争力和维持利润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因此,公司正在谨慎地评估市场反应和成本影响,希望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通过制定合理的降价幅度继续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
挑战中寻找新机遇
尽管面临挑战,郭展诚对未来依然充满信心。“假发对于海外市场来说是‘刚需’,尤其是欧美地区,由于饮食和工作节奏等因素,谢顶的人较多,对假发的需求量大。”他表示,“中国在假发生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生产工艺先进,产品质量高,短期内难以被其他国家和地区替代。”

青岛卓逸发制品公司生产的假发产品
此外,公司也在积极拓展内销市场。虽然目前公司内销业务的规模较小,但随着国内消费者对假发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公司计划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在国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会利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国内消费者了解我们的产品。” 郭展诚表示,他们希望能够在未来实现内外销并重的发展格局,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风险。
从积压的订单到迂回的物流,从生产线的坚守到销售端的灵活调整,郭展诚告诉记者,虽然关税战给业务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只要不断坚持和创新,就一定能够在国际市场中立足。正如那缕穿越关税壁垒的发丝,看似柔弱,却能在风暴中舞出最坚韧的轨迹。
(大众新闻·风口财经记者 赵冲)
编辑: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