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讯(记者 邱嘉熙)为进一步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坪山区委依法治区办组织相关单位,经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出台了3个方面14条务实举措,聚焦解决辖区企业关心关切的涉企监管执法、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涉企法律服务等问题,全力为企业更好地发展保驾护航。
推进规范文明监管执法
1.规范开展涉企执法。加强对破坏市场公平竞争、涉企行政处罚“过罚不当”、违法“查扣冻”、违规摊派费用等问题的监督,审慎采取财产保全措施,依法运用“活封”“活扣”。
2.加强行政行为监督。健全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机制,对履行法律监督职责过程中发现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行为,依法提出检察建议,促进执法规范。
3.推广“综合查一次”模式。持续固化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执法监督码”扫码入企机制,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最大程度减少入企检查次数。
4.防范以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健全涉企案件财物审查台账机制,加强随案移送的财物审查,重点审查是否存在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等问题。
推进严格高效公正司法
5.强化执法联席会议机制。定期收集涉行业领域影响力较大的执法类议题,逐项研究解决办法,提升法治效能,促进公平正义。
6.规范异地到坪执法行为。落实公安部规范异地办案协作“六个严禁”、“七项规定”等要求,严格审核审批,固化完善异地公安到坪山办案协作机制。
7.加大生效判决执行力度。依法综合运用限高、失信、司法拘留、“交叉执行”等措施,提高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涉案土地清退、查人找物、司法拍卖的执行效率。
8.强化综治中心调解功能。健全诉前纠纷“双向筛选”“双向派单”机制,系统梳理符合调解程序前置的案件,在线派单至区综治中心,对涉企劳资纠纷、住建领域纠纷等实现能调尽调,对于无法通过人民调解、行专调解的,要及时启动诉讼调解,争取促进更多纠纷化解于判决前。区法院派出法官进驻街道综治中心开展矛盾纠纷调解、司法确认、案例指导、法治宣传、司法建议,并加强对各单位调解工作的培训和指导。
9.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组建知识产权检察、审判专业团队,加强技术类案件检察、审判人才选拔和培养。加强重点产业领域和关键技术环节的司法保护和商业秘密保护,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推进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监督,在知识产权案件办理中,同步审查刑事犯罪、民事侵权、行政违法、公益损害线索,做到“一案四查”,聚焦侵权假冒多发、行业监管不足等问题,发出检察建议。加强对辖区重点企业的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和纠纷应对指导,助力企业上市出海。
推进完善公共法律服务
10.靠前服务新兴产业。强化与新能源、生物医药、芯片制造等新兴产业机构、协会、企业的联络对接,针对性提供政策解读、安全防范。
11.开展“法治护企”行动。围绕我区“6+3”产业集群,组建重点产业法律服务团,联合产业部门、商协会、工会,开展送法进企业、法治体检进园区等系列活动,编发涉企法律风险防范手册及典型案例汇编,增强企业合规经营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开展“坪山法学会·助企行”“公共法律服务护企行”法治服务活动,重点关注企业涉外风险法律实务。
12.强化商事争议“诉调仲”衔接服务。支持市内外仲裁机构、商事调解机构在坪山区设立分支机构(派出机构)或开展相关业务,在区综治中心设立仲裁调解服务点。健全区域法治交流合作机制,区司法局与惠阳、大亚湾政法信访办加强联动及执法工作交流。
13.健全涉企警情诉求快办机制。对涉企警情明确专人跟进,迅速调查处置。对涉企信访件、民生诉求件提级盯办,实现受理、办结、监督全流程增效。
14.建立司法助企工作室。在区法院诉讼服务大厅设立“司法助企工作室”,集中受理、统筹解决各类涉企诉求。发布“司法助企二维码”,进一步畅通法院官网、各类服务平台、“12368”诉讼服务热线等“线上+线下”涉企需求反映渠道。设置司法助企“工作流”,分级分类实现分拨、督办、答复工作闭环,持续提升诉求响应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