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钢袁家村铁矿入选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示范工程
记者4月16日从太钢获悉,由自然资源部主导、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运敏领衔的“优质战略性矿产资源大规模绿色开采技术”项目申报研讨会近期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召开。太钢袁家村铁矿从全国矿山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深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示范工程。 深地国家重大专项是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点规划项目,旨在通过攻克深部地质
-
多元储能技术助力新能源消纳
随着新能源装机不断跃升,如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备受关注。在近日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能源发展与创新大会上,专家表示,解决可再生能源间歇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储能技术,未来需要研发高性能、低成本、长寿命的储能电池,推动热储能、氢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等新型储能技术进步,探索新型储能技术与发电侧、电网
-
邓正红软实力思想解析:美国《生物技术未来蓝图》报告聚焦技术防御
来源:邓正红软实力美国《生物技术未来蓝图》承认79%企业依赖中国供应链,试图通过禁令防御却加速全球技术链“去美化”。中国以疫苗普惠和合成生物学突破重构技术伦理,借ANSO多边合作将硬实力升华为规则影响力,推动生物治理从“单极控制”转向“多元共生”——技术壁垒筑得越高,规则制定权流失越快。2025年4
-
让智慧交通“更聪明”
打通人、车、路、云、网,构建数据驱动的车路协同运营体系;探索交通大模型算法,通过分析环境和交通流数据预判、推演,提升效率和安全性……当前,科学技术在交通领域的落地应用,正逐步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近年来,我国瞄准智慧交通前沿,以科技创新驱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成绩显著。例如,我国在基于大模型的汽车
-
AI“穿越版合影”,不只是一次课堂创新
北京青年报 王志顺AI这么方便,学生该不该用它来做作业?《扬子晚报》近日报道,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苗怀明最近一次的课堂作业,就要求学生用AI生成一位明清时期的作家形象,并将自己的照片和作家生成在一起,组成一张穿越版“合影”。戴着眼镜的姚鼐、吃着火锅的袁枚,AI“复原”的明清作家人像,还挺有看点。当袁枚
-
淄博市住建局出台《淄博市“好房子”技术导则》
大众网记者 张言丽 淄博报道4月16日,淄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正式出台《淄博市“好房子”技术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标志着淄博市推动居住品质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 升级。该导则立足群众对高品质居住环境的需求,融合智慧化、绿色化、人性化设计理念,为住宅建设提供全流程技术指引,助力淄
-
跨血型移植成功!我国团队攻克世界级难题
来源:科技日报 ◎ 科技日报记者 雍黎 3月31日,记者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获悉,该院泌尿肾病中心张克勤教授团队与华西医院泌尿外科/肾脏移植中心林涛教授、宋涂润教授团队通力合作,首次攻克了ABO血型不相容移植的世界性难题。该研究首次通过酶处理技术将B型血肾脏“变身”为通用O型血肾脏,并将其成功
-
“列车医生” 匠心传承护安全
【来源:北京交通】提到北京地铁7号线检修中心的赵静伟,熟悉他的人立刻会联想到“技术大咖”“拼命三郎”这些词。自2010年入职以来,他先后担任5号线检修中心电器班列检员、7号线检修中心月修班班员、列检班组长、电器班班长、技术主管等职务。一路走来,他以精湛的技术和求真务实的精神让人信服。去年冬天的一个早
-
丰田全新BEV矩阵全球首发,本土化战略再升级
4月23日,丰田汽车以“立全球更中国”为核心,携全新纯电动车型(BEV)矩阵、本土化研发体系升级成果及全场景出行解决方案重磅亮相上海车展,全面诠释“继承与进化”战略的深层实践,展现其向移动出行公司转型的坚定决心。从“适应中国”到“由中国定义”中国汽车市场正以智能化、电动化的迅猛发展重塑全球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