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苍南县通过系统性治水工程,让水域空间完成了从单一防洪功能到多元价值体系的转变。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新增滨水绿道68.2公里,打造高品质水美乡村、亲水共富IP、城乡亲水节点33个,亲水圈覆盖率达90%以上,滨水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当地滨水经济收入超500万元。
一泓碧水映城郭 幸福河湖入画来
傍晚时分,苍南县城新区中心湖波光粼粼,彩虹桥上游人驻足拍照,音乐喷泉随着旋律跃动,湖畔的夜市摊位飘来阵阵香气。这片占地722亩的城市水域,如今已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热门去处。
作为萧江塘河的核心区段,中心湖通过“建、纳、治、谋、引”的总体思路,实施河湖开挖、驳岸建设、河道清淤、绿化景观提升等八大工程,将原本单一的防洪水利设施升级为集防洪、生态、景观、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河湖。漫步湖畔,滨河绿道串联起音乐喷泉、空中步道、阳光草坪等景观,形成一条闭环游览路线。站在空中步道上,城市风光尽收眼底;行至清水河畔,潺潺流水声萦绕耳畔。

中心湖公园。苍南县水利局供图
凉亭、回廊、阶梯处处成景,唠嗑声、民乐声、欢笑声声声交织。“以前来公园只能散散步,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市民林女士表示,“周末或者节假日带着孩子过来,上午逛创意市集,下午游湖赏景,傍晚还能看音乐喷泉,经常不知不觉就待上一整天。”
中心湖公园创新采用“主理人+商业”运营模式——植入文创市集、体育赛事、美食餐饮、咖啡酒吧、水上运动等丰富业态,通过主理人的个性化运营形成独特吸引力。据统计,中心湖周边引入了水上运动中心、亲子水上乐园、飞鸟集、壹树壹屋、莫奈咖啡等10个休闲娱乐业态,成为城市亮丽打卡点,日均基础客流量达3000人次,节假日峰值达1.2万人次。
以水为媒,绘就人水和谐生态画卷。通过系统治理,中心湖不仅成为防洪水利的重要节点,更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城市客厅”和展示生态文明的窗口。
水墨项东夜未央 绘就共富新图景
当暮色浸染白墙黛瓦,苍南钱库镇项东村的方金内河又是另一番景色。游船划过如镜的水面,惊起三两白鹭,沿岸灯笼次第点亮,将水乡的轮廓勾勒得愈发清晰。这个藏在浙南水网中的古村落,正续写着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
依托“两江一湖”景观绿带工程,村里先后完成河道疏浚、生态护岸建设,重点打造了人工湖、喷泉等亲水景观,并改造600多米亲水栈道,让沉睡的古码头焕发新生,成为游船停泊点。同时,通过融合“状元文化”与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打造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生态人文休闲带。

项东村风光。苍南县水利局供图
水生态的改善带动了产业发展。项东村引入柴房别院、“夜光经济”等运营主体,推出“醉美夜景”品牌,打造100多个夜市摊位。“乘船游览不仅能欣赏水乡夜景,还能体验蛮话童谣、蓝夹缬、龙舟制作、传统纺织等,让人身心愉悦。”游客董先生赞叹道。目前,该村已先后获评浙江省生态文化教育基地、AAA级旅游景区村、文化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水韵激活了文化基因。状元故里的文脉在滨水书院延续,传统非遗技艺通过游船展示重获新生。每当夜幕降临,900多米灯光景观带与夜市摊位交相辉映,日均吸引3000多名游客前来体验,带动200多户农户增收,年均总计增收超120万元。
如今的项东村,晨起可闻捣衣声声,入夜可观流光溢彩。生态治理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更唤醒了沉睡的文化记忆,让千年水乡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幸福河湖建设是永续发展的民生工程。”苍南县水利局局长罗明笋表示,下一步,将紧扣《苍南县全域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目标,重点推进三大行动:一是实施横阳支江母亲河提升工程,打造“一江两岸”景观长廊;二是建设11个乡镇27条河道的亲水示范圈,形成“15分钟亲水生活圈”全覆盖;三是培育水上运动、滨水露营等新业态,确保2026年前建成4个滨水旅游度假区。“我们要让苍南的每处水域都成为惠民富民的幸福载体,真正实现‘平水安澜、润泽苍南’的美好愿景。”罗明笋说。
从中心湖的都市风情到项东村的古韵新声,苍南正以水为笔,绘就人水和谐的共富长卷。(林婵婵、董其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