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因摆摊救子广受关注的林静,“消失”三个月后再次回到重庆璧山区大河坝公园摆摊。她的苕皮、豆干依旧3元一份,依旧架着手机边做生意边直播。不同的是,小餐车换成了更大的三轮车,在她身边玩耍的儿子淼淼嘴唇有了血色,不再走几步就蹲下歇一会儿。淼淼和其他孩子一起荡秋千,身体向天空发力,越荡越高。
林静1996年出生,来自重庆梁平农村,15岁独自进城打工。2014年,林静生下了淼淼。淼淼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脾脏缺失,除非接受多次手术,否则淼淼可能夭折。几乎所有人都劝林静放弃。为了让淼淼活下去,林静借过网贷,在工地开过塔吊,摆摊卖小吃。
2025年1月15日,一条关于林静“摆摊救子”的短视频爆火。林静心想,淼淼的希望来了。此后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淼淼接受了第三次心脏手术,于3月10日顺利出院。
林静告诉记者,淼淼的身体已经达到了通过手术能实现的“最好的状态”。但这个病无法根治,作为母亲,她知道孩子一直很害怕被抛弃,他会问:“我还能活多久?”
为了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最坏情况,林静决定继续摆摊,同时开始打造短视频账号,用她能做到的一切,为淼淼铺好求生之路。
“走红”的母亲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4月17日早上8点50许,林静刚起床不久,已有记者登门拜访。2岁的女儿汐汐从房间里跑出来。2台相机前,林静在客厅沙发中央坐下,给汐汐梳头。淼淼也起床了,看到有人拍摄,主动问:“我需要入镜吗?”
淼淼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扎手指”。林静用特制的针扎破淼淼的左手无名指采血,把带着血样的试纸放进INR检测仪。显示屏弹出数值:2.9,太高,意味着淼淼今天服用的华法林钠片要减量。林静第一次为淼淼采血时,由于手法生疏,淼淼痛得大哭起来。如今,两人都已习惯且熟练。

淼淼的INR检测仪
客厅角落的简易货架上摆满林静带货的零食样品。墙上贴着某品牌的背景墙纸,靠窗的位置堆着十多箱样品鞋——昨天,这里被布置成专场直播间,林静播到晚上11点多。客厅另一个角落里放着淼淼的药:枸橼酸钾颗粒、托拉塞米片……林静告诉记者,目前淼淼一个月的药费大约是2000元。

淼淼的药

淼淼自己冲药喝
2025年1月15日,带着淼淼摆摊的林静被流量“选中”了。林静在镜头里说着,她的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孩子爸爸“不要他了”,摆摊是为了给孩子挣手术费。讲述坎坷经历时,林静脸上也带着笑容,看起来阳光坚韧。
视频爆火,当月点赞量超过600万。林静记得,当时她的社交账号一天涨了几十万粉丝,不少热心网友给她捐款。电话、短信潮水般向林静涌来,媒体、热心人、品牌方、MCN机构......社会各界人士联系林静,都想和她见一面。
林静说,这是她第一次经历这样的局面,很懵。她察觉到,一些试图接近她的人各怀目的,并非都是善意。林静带着两个孩子“躲”回了璧山,不轻易回复陌生人的电话、短信。“那边(洪崖洞附近的摆摊点)太混乱了,我怕两个小孩子不安全。”
但林静的目标始终明确:抓住一切机会,让淼淼活下去。
第三次心脏病手术
“淼淼的身体已达‘最佳’状态”
淼淼要做第三次心脏病手术,手术费还未攒够。林静决定坦然接受热心人士的捐款,筹集够了费用,她就关闭了捐款通道。
“关注度”带来的影响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林静告诉记者,母子三人身上穿的衣服有时是品牌方和热心人士寄来的。每当来客递出玩具,淼淼和汐汐不由自主地走过去,林静都会在一旁反复叮嘱兄妹俩:“要说谢谢,没说谢谢不能收。”
当摄像机对准她开始运作,她谈吐得体,尽量表现开朗积极的一面,小心翼翼,害怕“说错话”。时至今日,林静仍在学习如何与流量相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时候可以拉起身陷泥潭中的人,有时也可以毁掉一个人。”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2月17日,淼淼入住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准备接受第三次心脏手术。诊断证明书显示,淼淼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大动脉异位、单心房、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无脾综合征......2月25日,淼淼接受了“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外通道-心房开窗术”,手术顺利。
淼淼术后在重症监护室住了7天,林静和他打视频电话。第一天,林静看到淼淼很虚弱,嘴唇没有血色,没精神,眼睛睁不开。“第四天、第五天,我一看,哇,嘴唇红了,说话也有力气了,我就觉得,‘对’了。”
林静告诉记者,第三次手术后,淼淼的身体已达“最佳”状态。最直观的变化是,淼淼嘴唇、指甲不再发紫,脸上有了血色,不再走几步就蹲下歇一会儿。林静家在六楼,100级台阶,淼淼有次一口气爬上去,把林静吓了一跳。林静预计,今年九月份,已经休学一年的淼淼就可以回到学校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淼淼已经完全脱离了危险。林静告诉记者,最坏的情况是,淼淼将来不排除要做心脏移植手术。“哪怕真的到了需要移植的那一天,只要医生没放弃,我想让他去拼一把。”林静害怕,即使有适配的心源,她却拿不出足够的钱做手术,错失了宝贵的机会。她决定,“现在有流量的时候,多挣一点钱。”

林静和淼淼在前往摆摊的路上
人生最黑暗时刻
“我不能有事,没有我,就没有人爱淼淼了”
林静1996年出生,来自重庆梁平农村。15岁时,她独自跑到渝中区打工,在火锅店当服务员、收银员。她与一名男子相恋,对方比她大10岁,同样在火锅店工作。
2014年8月23日,林静和这个男子生下了淼淼。坐月子时,林静发现淼淼嘴唇、指甲发紫。不久后,淼淼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脾脏缺失。医生说,淼淼需要接受多次手术,否则可能活不到2岁。做一次手术大约需要10万元,而林静在火锅店一个月的工资是1400元。
有人劝林静把孩子送到福利院,林静拒绝了,她要救活这个孩子。她发现自己越来越爱他:“他出生后,一天一天地和你接触,你会觉得,原来你是真的离不开他。”
淼淼5岁时,他的父亲扬言要轻生,带着淼淼去了朝天门大桥。后来,淼淼在桥上被找到,他的父亲不见踪影。淼淼说,他看到爸爸翻过了护栏,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他没看到。林静告诉记者,那是她人生最黑暗的时刻。她始终想不明白,“为什么要当着孩子的面去做这件事情?”林静情绪崩溃,但她强撑着:“我不能有事。没有我,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人爱淼淼了。”
2019年8月,林静发了一条庆祝5岁生日的抖音视频。她写道:“从此再没有爸爸的陪伴,希望你快乐下去!”
林静开始尝试从没做过的事。试过摆摊卖衣服,收入不够。为付医疗费,林静情急之下借了网贷,欠下几万元债。听说在工地开塔吊薪水不错,恐高的林静爬上塔吊。底薪7000元,林静主动加班,一个月能挣到1万元左右。有一次,她在塔吊上待了三天三夜。
那段时间,林静和另一个男人走到了一起,对方帮林静还清了网贷。他也是个普通人,打工为生,但林静觉得,这个人内心是善良的。
2023年,林静生下女儿汐汐。刚出月子,林静就带着两个孩子出门摆摊卖小吃。起初卖卤串,后来推着小餐车卖烧烤。林静大多数时候会在大河坝公园摆摊。公园里有一个儿童乐园,天气好时很热闹,淼淼可以在那和其他孩子一起玩。

林静和淼淼在大河坝公园的摊位前
去年,林静因为孩子的事和婆家发生矛盾,她带着孩子们搬到外面租房子住。林静发现,这里摆摊的生意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虽然人流量大,但游客们来去匆匆,未必会停下来买小吃。生意最差的一天,她只在快收摊的时候卖出一张5元的苕皮。生意最好的一天,也只卖了200多元。
妈妈的心愿
“希望他被当作一个普通的孩子”
今年8月份,淼淼就要满11岁了,但他瘦小单薄,身高仅有约1.2米。林静接受采访时,淼淼在一旁边玩边听。有时他在房间里,听见外面说话的声音变大,他会探出头来查看妈妈的情况。他注意到林静眼睛发红,问林静是不是哭过。他独自跑到外面玩,回来时买了泡泡糖,屋子里的客人一人发一颗。林静摆摊时,淼淼也是她的摄影师。林静把她带着孩子们摆摊的日常剪成短视频,发布在社交平台上。
淼淼对军事感兴趣,知道好几位历史名将。他收到过很多玩具,但他玩得最多的是他自己买的象棋。只要一有机会,淼淼就会拉着来访的“哥哥姐姐”,或是公园里的孩子下一局。规则和技巧是他自己看着说明书学会的。有时,对方不会下象棋,淼淼边玩边教,对方落子失误他也指出来,建议重新走棋。一局结束,看到自己“吃”的棋子比对手多,淼淼开心地笑。发现对手“吃”了更多的棋子,他露出赞许的神色,竖起大拇指。
过去10年来,同龄人都在上学时,淼淼只能休学,不断往医院跑。冬天是最难熬的,他手脚冰凉,呼吸困难,“感觉要窒息了一样,”林静回忆。
淼淼已经历过三次大手术。第一次手术后,淼淼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脑梗、偏瘫、胸腔积液、呼吸困难,他被送进抢救室,康复治疗持续了将近1年。
第二次手术的目的是为第三次手术做准备,术后淼淼会觉得比术前更难受。淼淼在重症监护室里,7天没见到妈妈。从重症监护室出来,淼淼看见林静就哭,他告诉妈妈,他一直在想她。
第三次,淼淼已经对手术有了“阴影”。淼淼说,在去手术室的路上,他心里十分抗拒,想逃。进了手术室,他的心情完全崩溃。他发现自己动弹不得,“我妥协了,彻底绝望了。”林静说,这次淼淼从ICU里出来,见到她时又哭了。
林静说,作为母亲,她知道淼淼一直很害怕被抛弃。他会问老师“我还能活多久”。大年三十那天,林静问他愿望,淼淼说他希望自己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希望病能完全治好。
林静曾在淼淼的学校门口摆摊,卖得很便宜。她告诉记者,当时她的想法是和淼淼的同学们“混个脸熟、搞好关系”。她希望淼淼能过上普通的生活,希望他被当作一个普通的孩子,而不是一个生病的孩子。

淼淼向无人机招手
4月17日,林静回到大河坝公园出摊,淼淼就在附近玩耍。他和其他孩子一起荡秋千,身体向天空发力,荡得越来越高。有人飞起了无人机,淼淼仰着头,冲天空招手,笑着。
编辑:朱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