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中建三局发布《好房子工业化三年行动方案》。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房子才是“好房子”?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武汉光谷,探访武汉第一个获批备案的第四代住宅——中建壹品汉韵公馆。

远远就能看到,这个项目应用了两款新一代造楼机,显得“高大上”;而近距离观察可以发现,智能建造只是这个项目众多特色中的一个。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维,数字化、智慧化贯穿这个项目的全过程,“好房子”的一系列标准在这里得到具象化。
“在设计阶段,我们运用数字化手段,从用户体验出发,提升房屋品质。”中建壹品相关负责人介绍,汉韵公馆规划建筑面积117515平方米,共9栋478户,楼栋之间形成7个园林组团,由风雨连廊串联;项目的容积率低至约2.3,得房率最高达109%,“相当于多得了一间小书房”。
一直以来,住房层高都是人们买房时的关注重点。2012年开始实施的旧版《住宅设计规范》规定层高“宜为2.8米”;5月1日开始施行的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则明确,层高不得低于3米。汉韵公馆的层高达到3.1米,令吊顶造型、无主灯设计、新风系统等室内精装更从容,视觉通透感提升三成。

在建设当中,作为湖北省智能建造试点项目,汉韵公馆搭建智能建造一体化平台,应用造楼机、5G塔吊、3D打印机器人、物料运输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关键工序机械化率提升到85%,不仅工期缩短20%,更将建造精度从原来的厘米级提升到毫米级。
更大的亮点是运维。“过去的房产项目,交付以后就结束了;这个项目不一样,我们要为住户提供全周期服务。”上述负责人介绍,汉韵公馆着力将房屋打造为“懂需求、会呼吸”的智慧空间:配备先进新风系统,搭配PM2.5高效滤网,提升室内空气品质;应用轻量化BIM模型直连物业系统,让管线位置一目了然,维修服务更直观、便捷;实时监测公区设备,实现燃气报警、一键呼叫等安全功能即时响应。
目前,汉韵公馆9个楼栋已全面动工,主体结构建设进度超60%,有4栋已封顶,余下5栋将于今年下半年封顶;今年“五一”假期,该项目5天销售20套,认购量、看访量持续上升。

当前,我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40平方米,人民群众对住房的需求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专家指出,“好房子”对住宅项目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将更加有力支撑城居民宅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倒逼房企在数字建造、绿色建材等方面加大投入,将智能家居、智慧物业打造为新卖点,延伸服务链条,向“美好生活服务商”转型,探索更多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