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杨兴东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修订《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这再次表明,过紧日子不是一时之举,而是必须刀刃向内、久久为功。
《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到: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过紧日子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追求。土地革命时期,闽西的一首歌谣就唱道,“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落细落实、深入实施,“三公”经费支出日益规范,配多大的办公室、怎么用车、出差住宿就餐标准是多少等都有严格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坚持过紧日子、精打细算,为全党树立了榜样,引领全社会形成了崇清尚俭、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
这些年来,我们在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应该看到,过紧日子是一场持之以恒的攻坚战。新修订的《条例》还强化了对公务接待、差旅等方面的规定,强调工作餐不得提供高档菜肴、香烟和酒;不得违规使用财政资金邀请名人明星参与活动;会议活动现场布置应当简朴,工作会议一律不摆花草、不制作背景板;加强对到基层调研、督查检查的统筹规范,防止重复扎堆增加基层负担……既体现了节约办事的态度,更倡导力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减负。
过紧日子,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比如新修订的《条例》强调优化政府投资,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杜绝低效无效投资和“半拉子工程”等。新修订的《条例》突出强调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严禁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资源用在抓改革、促发展、干实事上,紧日子才过到了实处、过出了实效。
没有紧日子,哪来好日子?党政机关过紧日子,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旨在将有限的资金资源用在人民群众和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比如2024年,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可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最终落脚点就是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相信随着《条例》的深入贯彻实施,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理念将更加深入人心,为国家发展凝聚强大合力,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