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贯通!

今天上午,黄河底部传来一阵沉闷而持续的轰鸣,随着最后一方泥沙簌簌落下,直径17.5米的“山河号”盾构机刀盘缓缓探出,宣告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顺利贯通。

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为组长的专家组认定该隧道为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其建造过程中高度智能化、机械化和绿色化技术的实施,推动我国盾构隧道技术往前迈出一大步,对水下交通隧道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全长约5.75公里,其中盾构段长约3.3公里,设计时速60公里,单洞双层隧道布置,是国内首条穿越黄河的单洞双层盾构隧道。

“总长163米、重5200吨,刀盘一转,威力十足。”中铁十四局项目部现场负责人周祥说,去年5月下线的“山河号”盾构机,专为征服黄河复杂地层而生。它搭载的“五官一脑”智能系统——超前地质预报、地层界面识别等装置,如同为钢铁巨龙装上“眼睛”和“神经”。盾构机长距离穿越粉质黏土、胶结砂层等叠合地层,刀盘极易结泥饼,区间段2000米范围内,不规则分布着大小不一的“钙质结核”,最大硬度达41兆帕,极易造成刀具磨损和卡泵现象。同时,盾构机开挖面积达240平方米,每掘进1环就会产生1200立方米泥浆,处理难度大。

项目团队自主首创“絮凝+提浓+压滤”系统组合工艺,每日泥浆处理效率提高50%,滤饼的含水率降低至30%以下,实现泥浆高效处理以及尾水循环利用和零外排。研发应用金刚石刀具、鄂式破碎机、双管路液压采石装置等,破解钙质结核等不良地质带来的施工难题。先后攻克开挖面稳定控制、穿越悬河大堤沉降控制、特大断面管片上浮控制、海量泥浆绿色高效处理等28项技术难题,实现最高日进尺18米、月进尺426米,创造了17米级盾构施工的世界纪录。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完成科技论文30余篇,申报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22件,总结形成17米级盾构施工成套技术体系,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特大直径盾构的建造能力和技术水平,使我国在该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是继“万里黄河第一隧”—济南济泺路黄河隧道后又一连接南北向的大通道。隧道建成通车后,能将两岸的通勤时间从40分钟压缩至4分钟,对提高济南省会城市首位度和辐射带动力,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 戴升宝 张素芬 摄影:崔健

编辑:田文学

责任编辑:李雁

相关文章

  • 今天!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贯通!

    今天上午,黄河底部传来一阵沉闷而持续的轰鸣,随着最后一方泥沙簌簌落下,直径17.5米的“山河号”盾构机刀盘缓缓探出,宣告济南黄岗路黄河隧道顺利贯通。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为组长的专家组认定该隧道为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其建造过程中高度智能化、机械化和绿色化技术的实施,推动我国盾构隧道技术往前迈出

    2025-08-17 10:31:00
    0
  • 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济南开幕

    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济南开幕彭清华出席并致辞 弗拉伊契奇林武张治礼致辞周乃翔主持 葛慧君王宇燕出席7月25日上午,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在济南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清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克罗地亚副总理兼农林渔业部部长弗拉伊契奇视频致辞,省委书记林武,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治礼致辞。省

    2025-07-25 20:13:00
    0
  • 鱼梁洲隧道内压线行驶,罚款+记分+曝光!

    隧道受空间小、光线弱等影响事故易发、多发比普通道路更要提高注意力如果在隧道内还压实线随意变道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动图来源于网络)襄阳交警曝光一批在鱼梁洲隧道内压线行驶的车辆,并处罚款100元、驾驶证记1分。违法车辆:鄂F0TN66违法地点:鱼梁洲隧道樊城往东津方向违法时间:2025年7月18日违法行为

    2025-07-22 13:22:00
    0
  • 恰似一滴浓墨落进清泉——赵孟頫之于济南

    济南自古多名士,是名士之城。如果要搞一个“对济南历史文化的影响力”的评比,在一众客居济南的名士中,赵孟頫当为第一流名士。一个异乡人,在济南为官短短三年,为何可以说他能超越几乎所有济南籍和非济南籍的名士,而成为对济南历史文化影响至为深远的一人?这不外乎两个因素,一是自身的历史地位,二是对济南历史文化的

    2025-07-14 10:33:00
    0
  • 济南解除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明天午后还有分散性雷阵雨

    济南市气象台根据气象和水文观测站网统计,7月7日11时至22时,济南全市平均降雨量19.8毫米(天桥区黄河河务局最大72.7毫米),折合水量约2.0亿立方米。市区35.3毫米(天桥区黄河河务局站最大72.7毫米),历城区31.7毫米,长清区16.6毫米,平阴县25.3毫米,济阳区9.8毫米,商河县1

    2025-07-08 00:44: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