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估值洼地效应与港险高分红特性的双重吸引下,香港市场正成为内地资金竞逐的热土
文|《财经》研究员 丁艳 记者 杨芮
编辑|杨芮 袁满
中国内地保险企业境外投资的一半以上资金已涌向了香港。
近日,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下称“保险资管业协会”)向业内下发的《2024年保险资金境外投资及港股通投资情况调研结果》显示,在投资区域上,中国香港市场投资余额占保险机构境外投资余额的51%,是股票、债券境外投资的首选市场。
这一趋势还在加码。2024年末,保险公司投资中国香港股票市场的余额规模为8105亿元人民币。2025年,有63%的机构计划加大港股投资规模,主要通过港股通方式增加港股投资。
高收益驱动内地险资“南下”,数据显示,99家保险公司通过港股通投资香港市场,总规模达7622亿元。港股通平均财务收益率约为15%,较上年提升10个百分点,成为吸引资金涌入的关键因素。
2月底,香港保监局曾发布《分红保单利益演示利率上限指引》,宣布自7月1日起,正式对香港分红险保单的演示利益进行“限高”,港元计价产品和非港元计价产品演示利率上限分别设定为6.0%、6.5%。
香港市场不仅吸引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也趋之若鹜。新规落地前,香港保险市场掀起投保热潮。
今年3月25日,香港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出席相关投资峰会时表示,港股市场自3月以来上升逾20%,达到自2022年2月以来最高水平,而截至2月底每日市场成交额接近26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140%,而去年整体存款增长7.1%,显示出投资者信心正在回归,相关数据证明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香港的金融基础设施、监管框架及与内地和世界的长期联系所寄予的信任。
内地政策红利成为港股、港险投资热的催化剂。国家统计局等释放的扩内需、促创新政策信号,为香港市场营造了稳定的宏观环境,显著提振了投资者信心。
2023年10月底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曾强调,要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表示,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在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持续完善优化内地和香港金融互联互通机制。

据保险资管业协会调研数据显示,2024年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余额76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5695亿元,占总资产规模比例为1.59%。投资区域上,中国香港市场投资余额占境外投资余额的51%,是股票、债券境外投资的首选市场。
在港股通配置中,资金高度集中于金融、能源、电信等传统行业,投资港股的平均持有期约为1.09年,以主动策略投资的港股通金额占比80%。

(图片来源:保险资管业协会)
据一位保险业高层表示,香港市场的金融类机构,诸如银行等非常具有投资价值。即使市场有短期波动的风险,但从长期来看,特别是在利率大幅下降,趋近于零甚至负资产的情况下,这一类大型机构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且分红率较高。
高收益是内地保险机构投资香港的核心因素。数据显示,目前有99家保险公司开展港股通业务,投资于港股通余额规模为7622亿元人民币。港股通平均财务收益率约为15%,较上年提升10个百分点。
“港股红利股的股息率比A股高不少。”一位中型险企投资经理如是表示。今年以来,险资频频举牌港股已成为市场焦点。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险资合计举牌17次,其中14次标的为港股上市公司。
中泰证券非银分析师葛玉翔表示,2025年一季度中国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1.3%,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公司FVOCI(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持仓港股红利板块涨幅较大所致,2025年一季度公司FVOCI权益类工具贡献综合收益率浮盈达205.29亿元,带动归母净资产较年初增长1.2%,好于同业。
从港股2025年上半年市场表现来看,尽管受地缘冲突、关税政策等高风险因素持续影响,其仍然凭借20%的涨幅,在全球各大国际金融中心中表现最佳。机构普遍认为,上半年港股市场的亮眼表现,是国际资本对中国“新核心资产”的重新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