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走马千年道 童笔生花一巷新

晨光漫过邯郸道南城门青灰色的砖檐,轻柔洒在邯郸新闻传媒中心小记者们的红马甲上。孩子们胸前挂着小记者证,仰头专注聆听老师讲述古街故事——这里,是李白笔下“醉骑白花马,西走邯郸城”的繁华地,是岑参诗中“驱马邯郸道”的交通要冲,更承载着杜甫“设备邯郸道,和亲逻些城”的悠远历史记忆。

图为小记者史亚飞(右)讲述成语典故“负荆请罪”。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范文平 摄

从南城门到和氏璧广场,长仅数百米的街道,却贯穿了三千年时光。它曾是战国时期车马奔腾的驿道,也是明清年间商贾往来的闹市,如今变身为孩子们研学的“时空走廊”。脚下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光滑如镜,耳畔不时响起小记者们的惊叹声;指尖触碰3D打印复原的“胡服骑射”场景模型,一场跨越古今的对话,在无声中悄然发生。

行至回车巷,小记者李思月举手发问:“蔺相如真的是在这里为廉颇回车让路的吗?”带队老师李寒霜停下脚步,向围拢而来的“红马甲”们娓娓道来:“这条窄巷不只是历史的遗存,更是‘和’精神的源头。古人说‘将相和,则国家安’,这是邯郸道的灵魂所在。”笔尖摩挲笔记本的沙沙声,与远处市井的喧声交织,仿佛是历史的回响在古街萦绕。

“相传战国时,赵国上卿蔺相如曾在此为大将廉颇回车让路,这条巷因此得名‘蔺相如回车巷’。有一次两人途中相遇,道路狭窄无法同时通过,蔺相如就主动退进小巷,请廉颇先行……”听完老师讲解,小记者史亚飞主动讲起“负荆请罪”的典故,引得同伴们纷纷点头。

队伍继续前行,沿途的历史印记处处可见:明代万宾楼的石基历经风雨仍稳固,清末举人李景濂故居的雕花窗棂纹路清晰,“恩褒三世”石坊上“圣旨”字样依稀可辨,每一处都在诉说着古街曾经的人烟与风华。孩子们不时踮脚观察建筑细节,时而俯身触摸砖石肌理,风声、讲解声与怦怦心跳声交织,一同刻进这段研学记忆。

在李景濂故居,一场“古今对话”正在上演:机器狗表演传统武术,翻滚腾跃,科技与历史碰撞出新的火花。水陆画文创馆内,负责人刘武生正向孩子们讲解这项非遗艺术的渊源。最热闹的属“学步桥”小磨香油体验区,石磨咕噜转动,芝麻香气四溢——“膏腻凝结,香闻数里”,小记者们边记边叹,司马迁笔下的古街情景仿佛重现。

“左手持杯以为礼,右手托杯以为敬,心怀感恩以为品,请喝茶……”在邯山书院旧址的茶桌前,小记者们跟着老师的示范,认真模仿传统茶艺礼仪。袅袅茶香中,传统文化的韵味悄然沁入童心。

活动的终点站设在和氏璧雕塑前,孩子们整好队伍合影,清脆的笑声在古街回荡。这时,老师李寒霜忽然发问:“大家知道为什么选在这里集合吗?”“因为和氏璧代表‘完璧归赵’,也是‘和’的象征!” 孩子们异口同声。

这不是邯郸道第一次迎来研学团队,却是首次完全由孩子担任“记者”角色。他们提问、记录、思考,以双眼丈量古街,用双手触摸历史。这条街不长,但每一块碑石、每一座牌坊背后,都藏着一段可追溯的往事——从“胡服骑射”到“将相和”,从过去商旅络绎的驿道,到如今传统与科技交融的研学基地,邯郸道始终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核。

当小记者们在古街中穿梭,或俯身石磨闻香,或立于旧址提问,历史不再只是教科书上的铅字,而成了可触、可感、可对话的鲜活生活。邯郸道的千年故事,正在孩子们的笔尖与镜头里,续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崭新篇章。

本报记者 王丹丹

相关文章

  • 春风走马千年道 童笔生花一巷新

    晨光漫过邯郸道南城门青灰色的砖檐,轻柔洒在邯郸新闻传媒中心小记者们的红马甲上。孩子们胸前挂着小记者证,仰头专注聆听老师讲述古街故事——这里,是李白笔下“醉骑白花马,西走邯郸城”的繁华地,是岑参诗中“驱马邯郸道”的交通要冲,更承载着杜甫“设备邯郸道,和亲逻些城”的悠远历史记忆。图为小记者史亚飞(右)讲

    2025-09-01 14:08:00
    0
  • 赓续航天血脉:西北工业大学学子赴黑龙江开展科技报国实践

    7月上旬,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攀林海雪原解码星河天眼,淬硬核本领赓续薪火航天”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院团委书记张圆梦带领下,赴黑龙江省哈尔滨、佳木斯等地开展调研与学习。实践队通过走访与座谈,探究了我国深空测控、卫星互联网等领域的发展脉络,并在现场体验中强化家国责任意识。扎根林海,青春智慧守护航天一线实

    2025-08-27 10:32:00
    0
  • 新华网|永登县:强教育优医疗 暖“一老”护“一小”

    “一老一小”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与社会的未来。为切实回应这两大群体的核心诉求,永登县精准施策,通过强化教育资源供给与优化医疗服务体系,全力为“一老一小”撑起一片温暖晴空。  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永登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一方面,持续改善学校硬件设施,翻新教学楼,增添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孩子们打造舒适

    2025-08-22 21:02:00
    0
  • 和平弥足珍贵,需要共同守护

    我的外祖父陈纳德将军,在飞虎队成立前就已与中国密切合作多年,为此后美中协同抗击日本法西斯打下了基础。他的经历是两国间合作与相互尊重的真实写照,体现出超越国界和文化的理解与信任。外祖父曾说:“我们建立的是一生的友谊。”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作为他的后代,我感到背负着一种责任——要在不同文化间搭建起沟通的

    2025-08-19 09:42:00
    0
  • 首次公开!80多年前无锡旧影

    “照片能褪色,但历史不会”热映电影《南京照相馆》中一张张出自侵华日军之手的照片成为了日军在华暴行的重要铁证80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些保存了八十多年的照片时刻提醒着我们不忘历史这样珍贵的照片在无锡也有!近日三张侵华日军在无锡留存的老照片首次公开无锡沦陷时期的真实场景重新“显影”(顾群涛收藏的

    2025-08-15 10:24:0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