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的17名学生,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谢祖国对他们的培养。2020年2月,他们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总书记鼓励他们珍惜学习时光,练就过硬本领,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特别是基层群众。5年多时间过去了,如今这17名学生都在干什么呢?
在日喀则的拉孜县中心医院拉孜镇分院,我们见到了仓木拉医生,在她的电脑旁,这两张合影格外醒目。

拉孜县中心医院拉孜镇分院医生 仓木拉:这是我们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实习时拍的照片,这是我老师,这是我。
另一张照片,则是同学们第一次进手术室的留念。瘦小的仓木拉蹲在前排,紧张得双手背在身后。这个生性羞涩的女孩对医生这个职业有着异乎寻常的珍重与执着。她小的时候,父亲经常腿疼却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最终拖成了残疾,那会儿她就决定长大了要当医生。
2020年2月,仓木拉和16名同学在实习期间,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她惊喜又感动,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拉孜县中心医院拉孜镇分院医生 仓木拉: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主席在回信里面说,练就过硬的本领,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特别是基层群众。我去内地培训了,然后就想着学到的那一点东西,要用到老百姓身上,所以回来就报了乡镇卫生院。乡镇里面住的都是老年人跟小孩,医生好的话,他们不用跑多远就能就医。
作为西藏大学医学院的学生,毕业后仓木拉放弃留在拉萨的机会,报考了日喀则市拉孜县的镇卫生院。在这个离珠峰大本营只有2个多小时车程的地方,一工作就是五年。乡镇医院人才稀缺,仓木拉身兼医生、护士、发药员、疫苗接种员,经常要下到村子里为农牧民做体检以及慢病随访等。

拉孜县拉孜镇措布村村民 琼琼:医生把我的药好好分类了,给我交代有些能吃,有些不能吃。我身体不好,去县里医院不太方便,所以特别感谢医生来到这边。
每个人的体检报告,仓木拉都会不厌其烦地讲解很久。她说,在乡镇医院,最重要的就是健康宣教,多宣传一些知识,病人就会主动就医。

拉孜县中心医院拉孜镇分院医生 仓木拉:肺结核、乙肝,他们就觉得那个没什么事情。健康宣教多做的话,他们就会觉得其实那是个严重的病情。其实国家现在有好多好的政策,但是如果我们不去讲解,他们肯定是不知道的。
仓木拉所在的镇卫生院,没有影像技术的专业人员,做B超得去县里的医院,不少孕产妇嫌麻烦就不去。
仓木拉报名了县医院的培训,专门学习B超影像技术。下乡看病时,她会蹲在老人的身边,轻轻拍她的腿来安慰;每个月她都会上门为瘫痪多年的老人更换尿管,鼓励她对生活要有信心。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替别人撑把伞。

拉孜县中心医院拉孜镇分院医生 仓木拉:我父亲那时如果没有就医延迟的话,肯定不会残疾。耐心,多耐心,因为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病人,他们也不想生病。
给总书记写信的17名同学中,有8名扎根乡镇基层工作,9名在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工作,这是西藏第一所妇幼专科医院,医院筹建之初,特别需要年轻医生的加入。

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妇产科医生 拉泽旺姆:妇产科是我一直想选择的科室,因为我们西藏基层的妇女比较缺乏专业的知识,我想着可以奉献自己所学的知识。
在妇产科工作的拉泽旺姆,会自掏腰包为偏远地区的农牧民买营养品。小儿外科的达旦,对孩子特别温柔,被称为最会哄孩子的“医生爸爸”。达旦告诉我们,当年17名同学在给总书记的信中,提到了一句誓言。如今,他们正用行动努力践行着。

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小儿外科医生 达旦:信的最后还写了我们17名同学都会回到西藏工作,锻炼自己,报效祖国。
(总台央视记者 卞晓妍 吴凯俊 西藏台)